最近做了个“仅供娱乐”的哲学取向测试题,看到测试结果里“虚无主义者”这五个大字的时候还是忍不住爆笑出声。年纪尚小的时候格外希望在外部从大众的语境里找到自身内部的某种对应,而人活着,我是说只要我在活着,渐渐脱离“主义”式的叙事,可能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但不得不说20年再往前我是无论如何都想象不到自己会越过“虚无主义”的,甚至在这之后的几年里,我都尚且没能意识到我其实已经在飞跃而过了。
反而是在做完这套乱七八糟的测试题后,我意识到原来某个动作早在五年前就完成了。
我不知道我该用什么样的情绪来讲述这个事实,我只是想起过去我也真切地说过“虚无主义不是用来越过的”,而那个飞跃的动作也实际地发生了。打这些字的时候我正在不受控制地流眼泪。
可能是在只有一片废墟的世界里待了太久太久了,久到以为会一直在里面待下去,什么都不会变,没想到人已经开始就地取材,拿废墟当养分了,人类可真有意思啊。
普世的甚至被声称是“客观”“绝对”的意义的失效,这或许就是那套测试题将我判为虚无主义的点,价值体系的崩塌对我来说并不是一个另选一个已有的价值体系就可以的问题,那对我来说和那些崩塌的东西是一回事,我只能以自身作为尺度,但是这里又会出现一个新的问题,有时候很难去界定这里的自身有多“自身”,人不可避免会受到外界的影响。某种意义上,外界或许不需要回避,我是说人没必要回避来自外界的影响,不如和它玩游戏吧。
就像是在做实验,自身也是实验的一部分,不为求得某个特定的结果,总之,先看看它会怎么发生吧。
这样活着,会凭空多出许多不确定来,“既定的路线”并不存在,而被压抑的似乎又重新获得出现的机会,这或许是我和自己最亲密的时刻。
我并不知道废墟被当作养分后,现在的世界是怎样的一副模样,我正在那里,那里就是我,或许得等未来借由某个契机,像这次一样的契机,镜子出现了,我对它投去远远的一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