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澡对我来说或许称得上某种漫游时刻,思绪会像此时用的Markdown文档开头出现的金黄色小灯自由持续地被激活,先前一直未被连接的某些部分,不知为何就自然而然地被连接上了。

突然间想起久远的记忆,首页上曾有人推荐过一款全女APP,忘记是叫“她”还是什么了,当时下载后只是简单浏览了一下就卸载了。因为感到和正在上面说话的人类格格不入,当时以为是自己无性别的倾向太过强烈,充斥着某一特定“性别”(社会性别?)的氛围对我来说是陌生的,难以理解进而无从获得认同感。
这记忆与过去的某个念头产生了连接,在我使用社交平台浏览联邦时间轴时闪过的念头:我同活跃在上面的大多数人类格格不入。(我对“同温层”是缺乏体验的。这样去补充了之后,细思之下,又觉得这样的补充反而在创造歧义,对括弧里补充的第一句话更准确的描述是:我似乎只能聚焦于单个的交流,被外赋予群体意义的集合存在时,我面向的也只是单独的个体,始终只意味着单个对单个,无从形成“层”的概念。这样去描述之后,反而仿佛远离了起初试图进行补充的触发点。那么,让我联想到“同温层”的是什么?是他者对使用这同一个社交平台的人类(并非全部)的认同,以及他们自发进行的“同温层”的划分,与之相对的,是我无论身处何处,时常感受到的“格格不入”与我的只是单个对单个、没有“层”“群”概念的个人视角。
我突然意识到,让我感到隔阂(中性词)的可能也不是单个的社会性别,而是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大多数人类。这样表达或许不够准确,因为我身处中文语境,更多时候,我面对的只是身处中文语境的人类,我并不确知这之外是如何一种样貌(但料想,差别并不会太大)。
一直以来我都不以之为问题,它也确实并不太会困扰到我,我感到自己并不怎么关心自己如同外族的个人体验。

在与之“相对”的意义上,让我挂心甚至耿耿于怀的通常是人际交往中的不和谐音,或者说被我视为“不和谐音”的部分。而近来也正视了自己对于不和谐音的在意,正视了自己将与己无关的言行强迫性联系自身的微妙倾向。
反而因为这正视,我获得了释放。

语言细碎之处的重新诠释,欲将符号化的简单词语重新归入胸中(因为是胸口部位而不是头部在此时被身体强调,我在表述我此刻的真实体感)活流,我尝试描述抽象符号所对应的意象。
在我使用“正视”一词时,常常感受到的微妙情绪,我感到“正视”并不完全是能准确地描述我的体验我的态度的词语,它该是有别于“正视”的其他词语,因为“正视”在一定程度上会强调出某种曾经存在过的视而不见或者盲目,这种强调可能带出的人类情感歧义或将背离我的态度。
我正尝试着解释这种微妙情绪,即便我常常怀疑(很多情境下的)所谓“解释”只是在“产生”新的意义。(但没关系。)
因为那是个人性的极细微之处的反应,也恰恰是因为那是极个人性的反应,假若我不对此进行描述,它将如无数个“不存在(实际存在)”的瞬间只是轻轻流过。这是近来开始实验性地去做的一件事情,不厌其烦地去“展示”那些在过往只是任其不断轻轻流过的瞬间。而这一动作恰巧与我暂时只能以给我带来微妙情绪反应的“正视”一词进行表达时脑中所浮现的意象对应上了:什么被轻轻承接住,什么的根脉在进入土壤的深处。 2025.03.14。